一、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类型及其保护的方法
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甲是指龟的背甲和腹甲,骨是指牛的肩胛骨或其它兽骨。甲骨是当时的占卜材料,也是当时档案的主要载体。
甲骨档案的保存采用窑藏法,即所谓“登于天府”。甲骨档案主要出土在宗庙建筑右半穴或地下室的圆窑中,窑深一般都在2公尺左右。
金文档案
青铜器上铭文铸字不自周始,在商朝就已经出现。西周时发展到专为记事铭文而铸青铜器,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金文档案。金文档案的保存也采用窑藏法,并使用草木灰 作为防腐蚀防磨损的填充料。1977年扶风法门公社发现完整的西周青铜器窑藏一处,出土青铜器具103件。窑底与器物之间都用草木灰充填,显然是有意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故埋藏3000年之久的铜器,至今通体无锈,明光闪闪。
石刻档案
石材是上古时期的书写材料,而在我国却在商周之后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秦代兴起。这绝不是一种历史偶然,因为“石在天地之间,寿非金石匹也,其材巨形丰,其徒也难”所以古人“以舍金刻石也”。
石刻档案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古人对其保护采取了任其自然的方式。
简牍档案
简牍档案起源于殷商,风行于汉晋。简牍取材木竹,南方用竹,北方用木。
为防止竹简朽蠹,就有“汗简”、“杀青”、“汗者,去其竹汁;杀青者,去其青皮”,(汉)刘向《别录》云: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之。
为保护简牍档案的内容,简牍档案装订时,加入了“赘简”,即在每册的开头,加两片不写字的简用于保护。简册档案通常保存于“金滕之匮中”。
缣帛档案
缣帛档案随着丝织业的发展而产生,战国时已有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东晋后纸张广泛用于书写材料,但少量重要的皇帝诏书仍用缣帛,如唐“赦书”,宋“告身”,明清时期“敕令”等封赠文书都用绢或绫锦。古代缣帛档案在左右或上下有木轴,阅后沿木轴卷起来保存。
纸质档案
中国早在西汉就发明了纸,到东晋时,造纸工艺日臻完善。公元404年,恒玄颁令停止使用简牍:“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从此纸成为政府公文的主要载体材料,这同时也促进了造纸术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手工纸在制造过程中采用的原料较好,且有害物质很少,使得纤维具有强度高、伸缩性小、特别柔韧光滑、耐久性好的特点。由手工抄造出的纸平整、坚韧、柔软,吸水后不易变形,性能稳定。由于古代造纸过程中没有加明矾和其它酸性物质,因而,手工纸不带酸,大大增强了纸的耐久性,为了进一步加强公文纸的耐久性,古人在纸张中加入了药物,防蠹纸就是添加药物加工而成的纸张。古代防蠹纸主要有潢纸、椒纸、万年纸三种。
潢纸 早在汉魏时,人们就知道用黄蘖汁染纸避蠹的方法,黄蘖是一种芸香科落叶乔木,叶皮内含有生物碱,主要是小蘖碱(黄连素CI0H1903N),具有杀虫防蛀的效用。 《齐民要术》介绍了潢纸的制作方法:凡纸灭白便是,意即将白纸用黄蘖汁染成黄色就是。
椒纸 宋代一种印书纸,也称椒染纸。这种纸是将胡椒、花椒、辣椒的浸汁渗入纸内而成。据化学分析,椒实中含有香茅醛(C10H1902N)和水芹萜,有杀虫性能。
万年红是一种防蠹纸的俗称,为明清时代我国广东南海(佛山)一带采用红丹为涂料制成的,四氧化三铅是其主要成分,因为四氧化三铅有毒,所以能起到长期的防蠹作用,并且其性能稳定, 不易挥发。
纸质档案与缣帛档案的字迹材料都用墨,中国墨原料中的色料是碳黑,制墨用的碳黑是各种植物或动物的有机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的无形碳素颗粒,碳素具有非常高的遮盖力,化学性能稳定,耐光热耐酸碱,不溶于水及其它溶剂,因此墨迹能长期保存。
二、古代档案库房建设及库内档案的保护
(一)防潮技术
11进行水文地质调查。
元代《河防通议》提出工程开工前“必知地理形势之便”、“然后可以言事”。
21提高室内的地坪。
我国古代的重要建筑曾采用抬高室内地坪的方法来防水防潮。明代保存档案的内阁大库和皇史的室内地坪远远高出地面。
31增大围护结构的厚度。
综观我国古代建筑围护结构层的厚度,约在90公分以上,皇史宬的平均厚度超过1米。
41围护结构层选择导湿系数小的材料。
我国很早就用石灰、黄土、砂子拌制三合土,作为防潮地面,因为碱性的生石灰与酸性的黄土结合后,胶结成石状体,导湿系数较小,具有良好的抗渗抗潮性能。
51通风防潮。
中国古代建筑的窗户均为对称布置,很利于穿堂风,这样进行通风防潮甚为有利。
(二)恒温防光技术
恒温防光技术集中体现于殷商甲骨档案的窑藏及明代皇史的建造,以皇史宬为例,皇史宬正殿不用木料,全部砖石结构,南北墙厚6米,东西墙厚3米,特殊厚度的墙壁可以避免室外温度急剧变化对室温的影响,冬天保持15℃上下,夏天不超过25℃。
(三)防光技术
11 用砖石结构不用木料,如皇史宬。
21环水防火,如西汉石渠阁“其下砻石为渠导水”绕阁四周;再如明代后湖黄册库,建于南京后湖小岛之上。
(四)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11防蠹技术
植物防蠹。古人用芸香、麝香、樟脑、莽草作避蠹药,其中芸香最为常见。《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避囊用芸。
动物防蠹,明人邝璠鳗鲡鱼干烟熏防蠹。
矿物防蠹,如砒霜。
21防蚁技术。我国古代用雄黄、炭清、石灰以防潮避白蚁。
31防鼠技术。清代孙从添在《藏书记要》中记载用皂角磨成粉,调制成剂,可以防鼠。
41防霉技术。古人用白矾加工成防霉剂,白矾主要成分是KAI(SO4)2112H20。这种药剂有使霉脱水的作用,使霉菌脱水死亡,达到防霉的目的。
三、古代档案修复托裱技术
档案文件的修裱方法,是以浆糊为胶粘剂,运托裱和修补手段,把选定的纸张托补在文件上,以增强纸张强度,从而达到修复档案的目的。
11修裱的特定工具、材料:
案子呈朱红色,用红松木打制,台面光滑、平整。
壁子表面平整,吸湿性好,坚固耐用,不易变形,用于晾干文件。
糊剂用白芨、白矾、黄腊、藜芦、茅香、藿香、皂角等药物制成。
托纸常用宣纸。
21修裱操作程序
第一步,揭开粘连文件。根据文件的粘连状况可以干揭、湿揭或者湿后干揭。
第二步,修补。工序分为展平、闷水、压平倒干、折页捶平裁切、齐栏压实和装订等。
第三步,托裱。在文件的背面刷一层浆糊,然托上一层托纸。
第四步,上墙(壁子)晾干。
第五步,修整。
文章来源:http://www.danganj.com/article/html/ketang/zhuanyefudao/danganbaohujishuxue/200708/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