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武汉大学的档案文化编研---涂上飙

发布人:张慧慧  发布时间:2019-11-14  浏览次数:1139

               谈谈武大的档案文化编研

                                       2019-11-6 江苏溧阳)


             武汉大学档案馆  涂上飙



一、此项工作的传统及认识

1.利用档案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是一个传统


2.几千年的文明靠的是档案更依靠的是档案文化产品

历史档案:一档900万 二档100



1) 古代的档案文化产品

尚书  春秋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24史  四库全书


2)近代的档案文化产品

甲骨档案编纂成果

刘鹗的《铁云藏龟》罗振玉的《殷墟书契》

郭沫若的《卜辞通纂》和《殷契粹编》


金石档案编纂成果

罗振玉的《雪堂金石文字跋尾》《秦金石刻辞》《唐三家碑录》;

郭沫若有《两周金文辞大系》

容庚有《秦汉金文录》;

刘体智有《善斋吉金录》。


简牍档案编纂成果

近代简牍档案的编纂成果始自罗振玉和王国维。

罗振玉、王国维有《流沙坠简》;

张凤有《汉晋西陲木简汇编》;

黄文弼有《罗布淖尔考古记》;

劳榦有《居延汉简考释》;

夏鼐有《新获之敦煌汉简》等。


明清档案编纂成果

故宫博物院文献馆负责明清档案的整理、展览、编纂出版工作。

陈垣、陈寅恪、傅斯年、罗家伦、翁文灏担任文献馆专门委员。


3.新中国建立后这一传统分离了

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利用职能分离(方志办 党史办)

人才 学科也转型了(由人文偏向自然)


信息化时代  国家  社会  个人都是档案的收藏  利用者


丁薛祥

我们党9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能够留存下来

我们国家历朝历代的历史能够留存下来

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能够留存下来

靠的主要是档案文献


4.高校档案馆:

大学档案收集、保藏及利用中心

是校史研究中心

是大学文化建设基地(校史 校志 年鉴)

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思想库

是师生们的精神家园


5.高校档案文化开发利用的四大体系

1)文化遗产抢救体系(征集 口述 访谈)

2)数字校史博物体系(结合信息化)

3)校史文化编研体系(开发主体)

4)校史文化展览体系(实体展览)


二、武大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


1.基本做法


1)管用结合

管理利用人员相结合,从事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实行全员编研的制度,领导带头,同志们参与

年鉴校史、校志的编撰都实行集体攻坚作战

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价值的认识,也产出了编研成果



2)点面兼顾

武汉大学档案馆为点为中心

全校各二级单位

湖北省各高校

中南5省高校

全国的高校为面,开展档案的利用工作


与校党办联合编撰《武汉大学年鉴》

以课题的形式为研究生院撰写了《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史》

为工会撰写《武汉大学工会发展史》

为国际教育学院撰写《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发展史》




领导湖北省高校档案学会每年出版一本档案专集

领导中南高校出版三本专集

出版一本全国高校专集

这一做法,在广和深两个维度宣传了档案工作




3)广深统一

在对一般性档案资源进行挖掘的同时,

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度开发

鼓励个人结合学校工作开展专题研究

对校长、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某一段历史等进行研究等

目前开发的有《民国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史》

国立武汉大学初创十年(1928-1938

武汉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

提供了丰富的档案文化产品,也调动了档案人员多方面的积极性


2.取得成绩

十年来,平均每年出版5本书,共出版50多本档案文化编研成果

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原始编研

就是对档案资料的整理汇编,不改变档案的内容

已经编研开发的有

《名人名师武汉大学演讲录》

《永远的怀念——“六一”惨案60周年纪念图册》

《烽火西迁路——武汉大学西迁乐山七十周年纪念图集》

《乐山的回响——武汉大学西迁七十周年纪念文集》

《学部委员夏坚白》

《国立武汉大学抗日战争时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调查报告》

《湖北省立医学院抗战时期损失情况调研报告》

《梁猷光校友档案材料选编》

《王世杰校长档案资料选编》等近30余部专题性档案汇编


其他学校也有很多


2)基础编研

基础性的编研工作,对档案内容的初加工

大学文化建设有三大基础编研工程校史、校志和年鉴

武汉大学除了开发三大基础工程外,还有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武汉大学历史人物选录》

《资深院士王之卓》

《珞珈兰台文集(第一辑)》

《武汉大学测绘学科五十年》

《今日武大》

《测绘院士风采录》

《大学文化与档案建设》等纪实性专著


校史、校志和年鉴的专门说明


3)深度编研

针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的深层次研究等,开展深度编研

校长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特色、

科学研究的特点与贡献、社会服务的方式与绩效、国际交流的源与流、

教师评聘的经验、管理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文化育人的优与劣以及校园建设中的风与物等方面进行研究发掘工作。

目前开发出来的产品有

《武汉大学历史探究》

《乐山时期的武汉大学(19381946)》

《流风甚美——武汉大学文化研究》

《抗战烽火中的武汉大学》等。



3.认识感悟

1)理念先行

思路决定出路:理想  精神  能力  实干  成就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着行动

十年来,本人以“管用结合,以用为主”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

产出了系列档案文化产品,非常受学生、老师、领导及校友们的欢迎

实实在在为学校发展规划、教学科研、文化育人、对外宣传作出了贡献


2)改变观念

档案馆存在着重管轻用的现象

存在着管用分离,以管为主的思维模式,这一模式急需加以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借用此说法,本人认为档案是用来开发利用的,不是用来管的


档案的管用结合在中国古代已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古人在注重档案管理的同时,也重视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是通过开发出来的档案文化产品来证明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档案文献汇编

司马迁的《史记》是档案文化中的精品

二十五史、《四库全书》等都是利用档案编撰出来的成果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档案馆要改变档案工作的观念

应该从管用分离、以管为主的模式向管用结合、以用为主的模式转变

应该利用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加强加大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


3)提高能力

开发档案文化资源,有一个能力培养的问题,人才是关键

古人在利用档案修史对人要求的四个方面,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古人刘知几、章学诚、梁启超等对利用档案材料修史者提出了

 “史德、史识、史才、史学”“四史”的要求,对今人仍有指导意义


史德,即修史时要坚持秉笔直书的精神

史识,就是能够通过分析大量的史实,得出客观的结论

史才,主要是指文章的文采,即古人所谓的“辞章之学”,能用简洁、明晰、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深邃的思想

史学,是指学识,即具有一定的历史专业知识,又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基础


4)以身作则



要有危机感:努力从二线(后台)上升到一线(前台) 稻草变金条

档案工作不被人了解


要有效益观念:(被动变为主动 承接项目 出版社 内部单位)

二级部门的委托课题  出版社的约稿


要与学术研究相结:(本科 研究生教育 体现档案价值)

要把编研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研究生、开设通识课


要不断拓展工作内涵:(校志 年鉴 参与省志 年鉴)


要加大传播力度:用档案说话

要为校内服务

(学校历史、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讲座)

要为校外服务

(山西、陕西、安徽高校、太原档案系统、江门无锡、

湖北省档案系统、湖北省高校档案系统、同济大学、青山热电厂、

广东湖南中学)


要有大视野




9


(作者:)